首页 > 栏目首页 > 港股 >
 
 

天天信息:央行:15.9%居民看涨房价 过半数预期房价不变

2023-07-05 11:48:46  来源:亚汇网


【资料图】

对50个城市的2万户储户进行详细问卷调查后,6月29日,央行发布的《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》显示,居民收入预期下降、投资意向减弱,16.5%的居民预期近日,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、著名经济学家刘锋接受《华夏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让居民获得红利,但目前在医疗、教育、养老等基础建设方面,依然十分不足,这是居民消费谨慎的根本原因之一。刘锋表示,在城市化进程中,应逐步推进“统一公民待遇”,尤其让异地打工人和农民工都享受到与当地人相同的医疗、教育等福利,让他们买房不再受“户口”制约,给他们消费的信心。居民收入信心下降1999年,中国人民银行建立“城镇储户问卷调查”制度。每季度,央行会在全国50个调查城市、400个银行网点中,分别随机抽取50名储户(全国共2万名储户),作为调查对象。6月29日,央行发布的《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》说明,居民收入感受指数及收入信心指数双双下降。著名经济学家刘锋对本报记者分析,此次央行的调查结果明确反映出居民的预期不稳、信心不足,这说明关于加强全民医疗、教育、养老、居住等基础建设的问题,需要更加被重视。央行调查数据趋势图显示,2019年第四季度,居民的收入感受指数和收入信心指数断崖式下滑,大约从52.5%骤降至42%左右,下降超10%。2020年以后,居民收入信心指数逐步回升,但进入2021年后,居民收入信心指数开始逐步下滑。去年年底居民收入信心指数开始转头向上。不过,时间推延至今年第二季度,该指数再次掉头向下。具体数据来看,2023年第二季度,居民收入感受指数为49.7%,这比上季度下降1.0个百分点。被调查居民中,认为收入“基本不变”的占70.5%,比上季度增加0.8个百分点。根据央行报告,有14.4%的居民认为收入“增加”,要注意的是,这比上季度减少1.4个百分点。还有15.1%的居民认为收入“减少”,这比上季增加0.6个百分点。概括来说,认为收入增加的人数减少,但认为收入不变和减少的居民数量均在增加。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8.5%,比上季下降1.4个百分点。16.5%的居民预期房价“下降”对即将到来的第三季度,央行报告说明,有15.9%的居民预期房价“上涨”,54.2%的居民预期“基本不变”,13.4%的居民“看不准”。要注意的是,还有16.5%的居民预期房价会“下降”。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《华夏时报》记者分析,此次央行的调查报告与市场的直观感受相同。李宇嘉说,居民对收入预期和房地产市场未来预期的双重下降,以及买房将带来的大量资金挤压等,这些因素都让居民对买房兴趣淡化。未来3个月,关于预备增加支出的项目,选择“教育”和“医疗保健”的居民比例最高,分别占比27.1%、26.6%。另外,居民选择购房的占比是16.2%。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本报记者分析,未来三个月,居民教育、医疗支出意愿有所上升,但购房支出继续下降。这意味着,降准降息、放宽入市标准等刺激楼市回暖的政策,在遭遇购房意愿的对冲下,很难达到政策预期。不光是房价,包括物价在内,居民对于第三季度的预期指数也比上季度下降0.9个百分点,目前是57.7%。值得提到的是,另有央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,房地产企业贷款需求指数为47.0%,比上季下降8.4个百分点。投资意向减弱,教育医疗需求多央行报告显示,意欲投资的居民数量正在降低,倾向于“更多投资”的居民占17.5%,比上季度减少1.3个百分点。与此同时,倾向于“更多消费”的居民占24.5%,比上季增加1.2个百分点。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占58.0%,比上季增加0.1个百分点。记者注意到,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图整体趋势来看,尽管居民倾向于“消费”的占比相比上季度有所增加,但拉长来看,中间区域“储蓄”面积占比逐渐增大,同时最上方的“消费”和最下方的“投资”,面积占比则越来越小。刘锋分析,当前居民的储蓄主要用于预防教育、医疗、养老方面的费用支出,这使得居民难以形成长期消费的乐观预期,也是导致我国居民储蓄率较高的根本原因之一。刘锋认为,居民的医疗和社会保障需求得不到满足,没有长期收入和社会保障的稳定预期,这导致居民只能增加储蓄。李宇嘉对记者表示,相对买房和未来资产收益的“扑朔迷离”而言,越来越多的居民倾向于关注当下、活在当下。

关键词:

  
相关新闻
每日推荐
  • 滚动
  • 综合
  • 房产